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社科普及网络行>>正文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障碍性因素
2016-09-28 19:14 黄德林  审核人: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障碍性因素

                     黄德林*

 

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25月正式启动至今,通过深化认识工程的重要性、制定工程配套政策、创新移民安置点组织管理机制、加大工程投资力度、夯实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加强移民就业培训、推进移民对新社区的社会适应性等具体措施,使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但是,由于一系列基本的障碍性因素的影响,工程进展仍然与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区域贫困、深度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并存。由于贵州三大连片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地区大多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导致生态移民工程资金方面“两个不足”:一是地方资金配套不足;二是贫困移民住房资金自筹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移民放弃搬迁,一定程度造成“搬富不搬穷现象”。部分搬迁使贫困村或组里那些条件相对好一点的搬了出来,真正的贫困人口难以搬迁,这会导致扶贫和生态恢复的目标难以实现,而政府的责任也不能减轻整体搬迁少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移民搬迁补助标准太低,按每人1.2万,平均一个家庭只能补6万,一套移民房一般需要15万左右,每个家庭需要承担10万元以上,这是贫困家庭难以承受的。二是一些移民的移出地生态环境并不是非常恶劣,而新的居住地没有多少就业机会、搬迁需要付出很大的心理成本,这些使安置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贫困人口移民的动力不足。

二是移民区人口素质偏低与安置区公共服务滞后并存。移民区人口原居住地大多是边远落后的深山区,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青年人大多只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且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房补助资金使用只能保证住房等主体工程建设,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购置等只能通过地方自筹和整合其他途径项目资金解决或者减少建设内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大多借有外债,安置点移民住房匹配部分均无力承担,更没有力量去建设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弱,容纳就业能力不强。这是安置点无法留住移民的经济因素。许多安置点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进行安置。但是这些园区的就业岗位有限。原因在于这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还在起步阶段,还没能真正发展起来。既使这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发展起来,其能否吸纳足够的劳动力还值得怀疑,本地居民目前相当一部分外出打工,新来的移民在其中找到适当岗位就更为困难。其他的景点安置、旅游城镇或旅游乡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很有限。通过调研了解到移民在本地就业的不是很多,大部分外出打工。本地就业主要是打临工和做小生意。其中做生意的移民很多原来就是在镇里做生意的,移民搬迁只是使他做生意更为方便。

四是安置点后备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匮乏等等因素由于安置点人口数的不断增加,移民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会因为安置点人口数的增加,使人地矛盾日益加大,这也是移民的后顾之忧。所调查的移民点移民原住地的房屋基本都没有拆除,部分移民在原住地和移民点两地跑,原所住房屋继续使用,其它不再回去的移民的房屋则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原住地的耕地也没有得到有效流转。因此移民搬迁的生态恢复的目标不能很好实现。扶贫生态移民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把移民搬出来,也要对移民原住地的耕田、林地等做好适当安排,以发挥移民工程的综合效益。

五是搬迁户迁出地的土地复耕政策没有及时落实调查发现,一些移民点移民原住地的房屋基本都没有拆除,部分移民在原住地和移民点两地跑,原所住房屋继续使用,其它不再回去的移民的房屋则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原住地的耕地也没有得到有效流转。因此移民搬迁的生态恢复的目标不能很好实现。扶贫生态移民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把移民搬出来,也要对移民原住地的耕田、林地等做好适当安排,以发挥移民工程的综合效益。这些后续动作不能完成原因在于几个方面,一是许多移民不支持,移民很重视自己的土地权益,如果一定要拆除房屋会增加搬迁难度。二是部分原住地地处偏远,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市场价值不高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没有很好实施,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去推动这项工作。

 



*作者简介:黄德林,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贵州省社会学学会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梭石巷19号省社会科学院
电话:0851-5931565  邮编:5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