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质量与贵州社会发展
王义飞
(贵州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
目前,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社会的发展却面临着多重挑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多样化,使得社会矛盾增多和冲突加剧。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上签署的《欧洲社会质量宣言》正式提出了“社会质量”这一概念,其含义是指民众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程度,即社会关系的质量的提升与参与和个人发展的程度。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经济层面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注重社会层面的建设,对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社会经济保障是社会质量最基本的维度。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贵州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根据新时期贵州的发展思路,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尽快让贵州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获得稳定的经济保障,提高个人的生存发展潜能。
二、社会凝聚围绕着“社会团结”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团结的基础是信任,而当今社会上一系列信任危机的出现,凸显出的是社会“失范”程度的严重性。重新树立具有广泛共识的价值观和规范,完善社会信任体系,则由此而产生的团结将会迸发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三、“社会包容”反映出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的看法和态度。社会包容涉及社会融入和排斥。排斥意味着对于社会上某些特定群体本应享有权利的剥夺,造成的后果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产生,只有把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尽可能地纳入到社会保障体制中,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四、社会赋权(社会增能)意味着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社会成员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迁,提高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社会赋权的目的和指向是为社会参与提供各种资源、渠道和手段,培养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合理表达自身利益的能力。
总之,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既相互分立、又有机统一。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评估,在对社会运行发展状况有了全面了解之后,针对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解决社会问题、改革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进步的各种方针和政策,是确保实现高水平社会质量的最终途径。从省情来看,贵州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欠发达、欠开发”的局面,在继续深化经济硬指标的建设发展的同时,在一些社会软环境方面多下功夫、超前谋划,巧妙实现“弯道超车”,不失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