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参考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年会>>理论参考>>正文
 
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
2013-07-14 21:19   审核人:

周晓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如同人们现在常常谈及的中国经验一样,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中国体验”即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微观嬗变,也是转型社会学所必须关照的主题之一,或者干脆说是一种转型社会心理学,再或是方文所说的“转型心理学 ”。

一、中国体验:现实抑或虚幻?

“中国体验”涉及1978年后开始的迅即和巨大的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以及在转型背景下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中国人的精神嬗变。如此,与此相关的重大问题首先自然会是:我们所谈论的这种中国体验,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是真实的吗?也就是说,中国体验作为一种整体的精神感受是否具有现实性?理解“中国体验”的现实性,首先涉及到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诸如阶级、民族、国民这样的人群共同体存在某种集体的或共同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唯实论者,我们显然承认包括阶级、民族和国民心理在内的群体心理存在及嬗变的现实性,也承认正是这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与此相应,十三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才会在整体上发生同样迅疾的历史性嬗变,形成所谓“中国体验”。 中国体验的这种现实性,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中国体验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国民性”,是十三亿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这个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特征之总和,它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基本社会心态、精神感受与情绪氛围,是一种与时代密切相连的时代精神。(2)中国体验的现实性,首先取决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大转型的现实性,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区和社区管理方式、人们的就业方式,一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背景,这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化,不能不影响到生存其间的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3)同英克尔斯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的一样,我们一方面承认中国体验是中国国民的一种整体社会心理,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由于阶级阶层地位不同、生活的城乡环境不同、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从事的职业类型不同,中国体验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精神状态。

二、边际性与两极化:中国体验的显著特征

既然我们谈论的是这样迅即和巨大的转型,以及在转型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嬗变,那么能够想象的是,同宏观的中国社会结构带有鲜明的二元特征一样,在现时中国人的微观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即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中,也一定会带有鲜明的边际性。这种边际性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中国体验”是急速的社会变迁的精神感悟,是前后相继的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及其“翻转”带给人们的精神烙印,另一方面也构成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变迁的一种独特视角,为我们构建中国品质的社会科学提供了现实的契机。

所周知,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边际性人格的人被称之为“边际人”(Marginal Man)。我们曾经将“边际人”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历时态边际人,又称“过渡人”;其二,共时态边际人,又称“边缘人”。其实,无论是过渡人还是边缘人都是边际人,其间的区别只是在前者是文化或社会转型的结果,后者是文化交融的产物。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与外部世界的全球化是一种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因与外部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交融而发生或加快了变化;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因变化和转型更增添了对外部尤其是西方文化吸收的紧迫性和包容性,也使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成为可能。唯因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或转型尤为剧烈,中国人人格和社会心理或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的边际性自然就更为鲜明。

中国体验的二元性或极化特征的表征领域是多重的,从最基本的方面说,可以表现为:(1)传统与现代的颉颃:因为将几个世纪压缩在一起,不同时代的器物乃至精神气质难免会发生相互间的冲突和对立,这既为社会或个人生活的变革提供了可能,也会导致人们的无所适从或朝秦暮楚;(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因为转型时代的社会变动尤其是迅疾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期望值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的满足感的降低,也就是说对现实的不满感极易滋生,所以,“不满”就是转型社会的心理特征之一。(3)城市与乡村的对峙,或者说都市人格和乡村人格的对峙,虽然这两种人格特征说不上优劣对错,但显然相比之下都市人格更适应现代社会生活;(4)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遭遇西方文明的洗礼时,能够想象的到会遇到怎样的矛盾和冲突;(5)积极与消极的共存:一方面,精神嬗变过程中积极与消极的共存,本身就是变迁或转型的一种特征;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心理特征或精神特质也都可能在引发积极后果的同时,带来消极后果。如此看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有赖于这种二元性或极化特征,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成熟也同样有赖于这种二元性或极化特征的消失。

三、中国体验的关注价值与研究意义

回到中国体验上来。认真检视中国社会这30年来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显然,其独特性是无可怀疑的。既历史悠久,又人口众多,在面对共时态的全球化冲击的同时,也在经受历时态的社会转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国家,大概只有一个中国。这种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广泛而深入的变迁,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独特的,是他们先前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曾有过的,而且对世界各国来说也是独特的,是其他民族或国家未曾经历的。而在这种奇特的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或者说他们的精神世界所经历的震荡和嬗变,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自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和中国经验一样,中国体验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及其精神世界只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者”,中国体验一样具有普遍性的一面,或者说具有某种普世价值。

中国体验的独特性和普世性,决定了将中国体验置于社会心理学或整个社会科学关注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我们能够以中国体验为核心议题,以中国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为研究背景,就有可能揭示中国人社会心理或精神嬗变的特殊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将其间的普世性的一面与“人类普遍性的行为律则理论相衔接”.,并最终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摘自《社会学评论》2013年第1卷第1期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贵州省社会学学会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梭石巷19号省社会科学院
电话:0851-5931565  邮编:550002